展覽介紹
從人類世的世界觀來看,人類和世界其他非人類處在了二元對立的兩側,形成一種被化約的排斥。這個二元對立將我們之外的一切都簡化為一個輪廓,從而減少了原本可能發生的幽微而又寬闊的對話。當新興的人工智慧技術、自然力和有機物等都無一倖免的被歸類在「非人類」(non-human),這個詞彙本身近乎空白,僅僅關於我們自己。 然而,通過探索多物種視角,我們也許可以挑戰思考,人類的目光是否可以從一種人類中心主義轉向更具包容性的世界觀,豐富同理不同物種間的可能。
好奇使我們靈動;而若我們無法看見非人類的多樣性,我們還能夠與之共存並形成親密關係嗎?
要想達到這樣的親密,需要對關愛(care)——這樣遍及人類與非人類之間的關係——進行更多的想像與解構。我們能否消弭將關愛視為必要、需要、積極性的假設,並將關愛的體驗從人類轉移到非人類,並設想包含消亡、腐壞、快樂和痛苦都成為關愛的不同形式。
在本次展覽作品中,我們可以看見:水、風與女性之間的協同合作成為一種反抗;交織的紡織品形成的虛擬土地允許原住民酷兒為被剝奪的真實土地保留空間;深受污染影響的生態被提煉並包裝為消費品;而情色作為一種方法,成為我們與土地的聯繫的手段。在這之中,對於如何培養跨物種的親密關係,並沒有任何單一清晰的方式去理解。相反地,每件作品都基於它的在地性背景,蘊含其自身的特殊性。
其中能夠作為共同點之一的是感官上的刺激。透過視覺、觸覺、味覺、嗅覺和聽覺可以喚醒每個生物體中根深蒂固的感覺中樞,達到跨物種的詮釋。雖然我們無法避免誤解的可能,但我們的感官能夠作為一個新的基礎,來深化超越語言的親密關係。在我們急於給出答案之前,我們至少能夠開始提問:除了視覺之外,我們可以如何利用我們的感官來擴展對於關懷的概念並更接近所謂的非人類?
不同於嘗試理解人類永不能完全理解事務的徒勞無功,「Supersensible」一詞作為展覽名稱及展覽的框架,表達我們必須運用所有感官,方能與我們感覺之外的非人類有建立任何親近的可能。「超越人之感」則暗示了超越人類感官、推進人類潛能、更加靠近非人類物種感官間的可能。中英文一起的標題,提出了人類物種的多樣性,唯有透過不同的感官,才能打破我們之間自身被語言所侷限的障礙。
藝術家
帕姆・維拉達是一位泰國藝術家。她時常透過性別和人際關係的觀點來關注她的私人記憶,並從政治和文化的角度來反映更廣泛的歷史敘事。維拉達的作品涉及多種媒體,例如電影、裝置、出版物和攝影。她最近的展覽包括在 Merten Frames Project Space(荷蘭阿姆斯特丹,2021 年)與 Diego Diez 的雙人展「The Mirror」,以及Gravity Art Space的「THE BODY IS A CIRCLE, WHICH COMES HOME IN THE HANDS」(菲律賓奎松市,2022年)。
《沒有超脫,只有內在》
在這件藝術品中,藝術家藉由傳統的風水實踐,遵循規則和信仰來對房屋和空間進行建造、佈置並引導方向。這種做法涉及自然元素,如水或光,以及它們在空間內的不平衡和動態。藝術家同時關注風水學中鬼魂的概念:通過她的女性家庭成員朗讀《詩經》中的詩歌的聲音,作品變成了一個無形的存在、鬼魂和鬼魂的居所空間。
通過使用手紡珠幕、影像投影和聲音,藝術家維拉達將人與場地、人與元素、人與鬼之間的關係具體化。
梅澤秀樹與佐藤浩一均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的藝術創作碩士。他們一起進行田野調查及研究來探討工業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並結合圖像與聲響來創作裝置及展演。近期主要參與展覽包括 Emergencies! 040: Umezawa Hideki + Sato Koichi Structures of Liquidity(NTT InterCommunication Center [ICC],東京,2021 年)、Thailand Biennale, Korat 2021(泰國呵叻市,2012-22 年)和 Yebisu International Festival for Art & Alternative Visions 2023(東京都寫真美術館,東京,2023 年)。
《雲端迴聲》
《雲端迴聲》是一個由影像、聲音和香味組成的裝置。該作品以日本關東地區為背景,探索大都市及其生活空間以及為城市提供水資源和電力的山區森林地區。
帶有「經過消毒的人造水的氣味」的香水,不知何故引發了對當代社會的懷舊之情。梅澤根據田野錄音紀錄下的聲音,代表了物理現實的中看不見的底層,使其成為一種空間體驗,它像水面上的薄霧一樣散佈在展覽空間中。 這幅作品描繪了我們的社會和身體在水基礎設施的支持下可能隱藏的對不可持續性的模糊、無形的焦慮。
林安琪是新媒體與行為藝術創作者,為泰雅族與福佬後裔背景,目前定居台北。在畢業於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當代視覺藝術系之後,她目前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透過錄像、行為、網路和裝置藝術的跨領域創作,試圖探討主流世界觀之外的新理解形式。
《她可能來至__社》
《她可能來至__社》透過比喻來交織失衡的自然生態與酷兒身份之間的密切關係,並探討關於氣候危機相關的環境問題,特別是蜜蜂的困境。 該作品將 Temahahoi 的敘事與泰雅族社區的生活現實相結合,以協商當代生態問題。
小馬快遞是由伊恩·辛克萊和洛倫·克羅內邁爾組成的實驗性現場藝術組合。透過他們雌雄同體的協作過程,小馬快遞在新媒體藝術、表演、影像和跨學科研究的基礎上創作。他們在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場所展示,並與處於環境未來前沿的社區、組織和次文化合作,創造身臨其境的平行架空,反映生物的適應、地球怪異的徵狀和緩慢而至的末日。他們著重在酷兒生態學和非人類政治,以建立擾動倫理格局的世界。
《生態『性』澡堂》
借鑒 Annie Sprinkle 和 Elizabeth Stephens 博士的生態性宣言,《生態『性』澡堂》探索一種激進的環保主義——在這當中政治變得非常私我的經驗。邀請觀者重新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因為學會如何愛地球,也許代表我們可以拯救它。
錄像作品《生態『性』》把觀者推向一個窺視的角色,而《花粉藝廊》則邀請觀眾能夠輕盈地觸摸蘭花,觀察觸覺互動所帶來的感受。
兩件裝置均包含花粉、有機物和氣味。請注意:影像演出中包括裸露、色情和其他成人內容,建議 18 歲及以上觀眾觀看。
也寧是一位台灣藝術家,在現實、夢想和幻想之間,創造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生活視角。 她的藝術實踐以追求生命的精神之旅為中心,探索自然存在的意義; 通過她的藝術、繪畫和音樂來進行觀察。 她的畫作經常使用怪物的角色來模擬旁觀者和當事人的隱喻情境。
《怪獸快照亭》
開幕之夜表演:攝影亭內的藝術家化身為一台機器,通過攝影亭窺視孔鏡頭與觀眾進行眼神交流,進行怪異的刻畫。 這種表演是參與性的,邀請觀眾體驗不同於人類的體驗。 估計將在演出中創作共15 – 20 張作品。
lololol 由藝術家林亭君和張欣於台北共同發起。作為藝術團體,他們關注科技生活中的身體政治,借鏡道家思想相關科技論去重新思考我們所身處的世界秩序。lololol 創作包括參與性、表演性、集體,並且跨越錄像、文本和裝置的作品。 他們曾參加過Berwick Film and Media Arts Festival(英國)、台北藝術節(台灣)和Flaneur Festival(德國)。
《清淨散》
展覽閉幕日將播放於2021年完成的線上展演錄像作品:《清淨散》是一系列煉金術調音配方,具有神話、藥用和宇宙秩序的啟示,將排除憂鬱的肺部所溢出的陰影,重新調理死水中的情緒,保持生命的流動和靈氣。這件作品借用了12世紀不老仙姑孫不二的精神,並注入了台灣所推薦的抗疫茶。
策展人
Cynthia Rakotoarisoa
張睿紘 Jui Hung Chang
Pimpakaporn Pornpeng
Rebecca Jensen
Abdirisak Ismail Qalinle
指導單位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當代藝術評論與策展研究碩士學位學程
特別感謝
澳洲外交貿易部
海尼根星銀啤酒
聲騰有限公司
Ray Kuo
小泉自然酒&TRAN泉
蘇秀綢
張金鳳
地點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臺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80號1樓
相關單位
開幕導覽
2023.08.26 14:30 – 18:00
閉幕放映與策展人座談
2023.09.17 14.30 – 17.30
14.30 – 15.00 錄像放映
15.00 – 16.00 策展人與談
16.00 – 17.30 小組分享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