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Address
111031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80號
No.180, Fuhua Rd., Shihlin Dist., Taipei City 111031
電話 & E-mail / Phone & E-mail
+886-2834-5066
info@dac.taipei
展覽介紹

「*BONK*」是棍棒敲擊物體的狀聲詞,來自一則以柴犬為原始主角的迷因,大隻柴犬用球棒敲打小隻柴犬的頭並喝令「蹦!不可以 ___ 」__底線可自行帶入各種詞彙。 

本展邀請劉家銘與陳斌華,圍繞著迷因、後設資料與雜湊演算法發展五件新作,探討複製與加密技術如何改變我們對於文化生產的想像。展覽希望能提供如同柴犬迷因般的詼諧情境,在當下被各種時髦術語環繞的資訊中,敲敲腦袋,透過作品了解技術實際的運作機制,才不被迷惑。 

身為資安工程師的劉家銘,在《Meme Teller Machine》中將迷因視為一種編碼系統。編碼是使得資料更快速且妥善傳播的手段,具體方式如加密和壓縮,而迷因自我繁衍的傾向正因其具有壓縮情境的能力,儘管並不追求高像素或高畫質,且多以希朵.史戴爾所稱之「弱影像」形式流通,迷因的影響力卻不需要任何人為其辯護,迷因自己在日常背景中執行。劉家銘收集大量的迷因模板,建成情境描述的資料庫,並撰寫程式自動將新內容填入模板中,藉此不斷產生新的迷因。 

美國觀念藝術家約瑟夫.科蘇斯曾以六種語言字典中對於「nothing」之定義,質疑當必須以語言描述「nothing」時,「nothing」是變成了「something」。在數位領域也有類似的弔詭,陳斌華的作品《Null》正是在探討區塊鏈上的「空」(Null)如何被表示。不同編碼方式與不同雜湊演算法下會產出不同的「空」,那麼,那一個才是真正的「空」?抑或這對於數位世界的運行並不構成問題。 

《The Original Copy》與《Binding》是兩位藝術家共同發展的作品。陳斌華自 2016 年起以「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放棄著作財產權的方式發表攝影,他 2021 年的作品《NF0》在 CC0 的基礎上以 NFT 形式發行。當許多致力於數位典藏的機構積極為典藏品或條目加上後設資料,陳斌華在發表作品時卻將後設資料抹除,為使其產生更多連結的可能性。每當我們在軟體中打開一個新文件,面對的總是一塊空白,在技術上每個數位圖像都來自一片空白,每個圖像也能變成另一個圖像,或者回到起初的空白,《The Original Copy》所欲呈現的正是數位圖檔之間相互連結的自由。

《Binding》則拓展《The Original Copy》的那片空白,進一步描述實體物件與其 NFT 之間相互指涉且唯一的狀態。我們邀請觀眾攜帶自己的物品至展場,提供虛擬貨幣錢包地址,綁定實體物與藝術家為本次展覽發行的 NFT。 

最後,陳斌華的裝置作品《洞穴》則是對於區塊鏈基礎建設的反思。作品名引用自柏拉圖洞穴寓言,他認為區塊鏈正如同那個洞穴,雜湊演算法則如投射在洞穴壁上的影子。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地下室的將被打造成電腦執行加密運算的洞穴空間,觀眾無法實際進入,僅能透過一樓地面連通地下室的一小扇窗口窺看。

策展人

李佳霖

1994 年生於臺灣宜蘭,臺大外文系畢業後,赴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就讀策展研究所,主要關注領域為當代視覺文化與網路社會學。目前擔任自牧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出版文化研究與媒體理論相關圖書。

藝術家

陳斌華

創作愛好者,一直在就學。喜好從檔案生產中探索社會議題與自身生命狀態。早期以巨幅社會地景影像創作為主,自2016年起進行CC0作品的發表,並推展至著作權、言論自由、經濟、金融與交易等方面的多媒介探討。近期個展為2021年的 “A Trader’s Story”(非常廟藝文空間)並日常於網路發表新作。(www.chenpinhua.com)

劉家銘

1994年出生於澳門,2017年從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畢業。現職為軟體工程師,專注領域有機器學習,資訊安全。創作主要以攝影和程式語言為主,藝術創作裡多從探索自我出發,透過資料和資訊的轉化,探討有關人之於科技和社會之間的互動,反思自身在時代中的存在。目前試著透過程式語言與影像討論數位時代作品與物件複製與正本之間的關係。現在居住與工作於臺北。

作品介紹

陳斌華《洞穴》

程式語言、實時影像、壓克力罩,尺寸以場地而定,2022

在柏拉圖的洞穴寓言中,從未離開地穴的人僅依靠投射在洞穴壁上的影子認知外面的世界,並相信那就是世界的真實樣貌;區塊鏈正如同那個洞穴,雜湊演算法(hash)是使人們確信洞穴正當性的影子。

雜湊函式被廣泛應用於加密密碼(password),由雜湊值無法反推出原本的訊息明碼,此外安全性高的雜湊函式會避免雜湊衝突(collision),意即不論將什麼值丟入函式中,運算出的雜湊值都不同。

破解雜湊值的方式之一是字典攻擊(dictionary attack)。字典記載字詞對應的定義,雜湊演算則把內容變成不具字面意義的值,然而若將人們可能作為密碼使用的字詞都放入雜湊函式,理論上便可能運算出所有密碼——如同字典一般,每個密碼都有一個對應的雜湊值可供查找。

《洞穴》假設未來人類生活將有相當程度依附區塊鏈的運作,那麼生活的安全性會與想像力緊密連結:我們必須不斷想出特別的密碼以對抗字典攻擊。藝術家將大量已知的文本透過雜湊函式轉換成雜湊值,並投影在展場中一個無法進入的地下空間,觀眾僅能從地面的洞口一窺洞裡隨機出現的雜湊值。


陳斌華《Null》

複合媒材,尺寸依場地而定,2022

美國藝術家約瑟夫.科蘇思於 1960 年代創作的觀念藝術作品《Titled (Art as Idea as Idea)》,藉由丹麥文、英文、法文、德文、義大利文與西班牙文字典中對於「Nothing」之定義,揭露語言在邏輯上的陷阱。《Null》可視為這件作品的拓展。

在數位世界裡,如何描述「空(Null)」?必須以一個字元來表示這個沒有字元的狀態。以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國標準資訊交換碼)這套多數程式語言在處理字串使用時,主要使用的編碼系統為例,Null 表示為「\0」。在區塊鏈上的「空」又是如何被描述?藝術家以 SHA-256 ——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區塊鏈採用的安全雜湊演算法——算出特定編碼系統與加密方式下「Null」所對應的雜湊值,藉此探討「空」在區塊鏈上的意涵。


劉家銘《Meme Teller Machine》

程式語言、印表機、實時影像、Mac mini,尺寸依場定而定,2022

迷因作為文化的遺傳因子,可以表達出一個個預先被共同認知的情境;迷因作為一種傳播工具,本身所具有的複製和再製特性就是它能夠病毒式傳播的原因。每一個迷因的複製品(衍伸品)都是有意義的,其中正本所具備的意涵僅僅是提供情境,衍伸品透過借用情境產生的新意涵。迷因的本質是一個編碼系統,如同一則「笑話編號」的笑話所示範的:

在一座荒島上住著一群被流放的囚犯,他們平時沒事就輪流說笑話打發時間。可是笑話說來說去就那麼幾個,久而久之所有的笑話大家都聽膩了。某天,有人提議:「各位,我想到了一個講笑話的方法,我們把所有講過的笑話都編號,之後每次講笑話的時候,就不用從頭開始講。」大家都覺得這點子很棒。

又是一個無聊的日子,囚犯們又在一起講笑話。首先是囚犯 A 說:「在座各位都記得 87 號笑話吧!」大家想了一下,紛紛癡笑。接著輪到囚犯 B:「我要說的是,55 號笑話!」所有人聽了馬上笑倒在地。囚犯 C 站了起來:「好了大家聽我說,101 號笑話才是最好笑的吧!」囚犯們又開始想這個笑話,東笑西笑的,其中囚犯 D 笑得特別瘋癲,大家就問他怎麼笑成這樣, 囚犯 D:「因為這笑話我之前沒聽過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藝術家事先蒐集大量迷因模板,透過程式不斷填入內容產生新的迷因,串連 Twitter 應用程式介面,實時發布每個新製造出的迷因。在展場不斷列印迷因的印表機,就像一台算命機(fortune teller machine),隨時為觀眾提供迷因籤詩。


劉家銘 & 陳斌華《The Original Copy》

程式語言、紙張、印章,尺寸依場地而定,2022

每次打開一個新的文件或者繪圖軟體中的新圖檔,我們面對的總是一塊空白,無限的創意與想像都發展自這一片空白,《The Original Copy》提出的疑問是:這個空白檔案從何來?作品以 NFT 發佈在以太坊並同時採取 CC0 宣告。該檔案的雜湊值與 CC0 標誌被製成印章,觀眾可將雜湊值蓋在白紙任意處,並帶走「加密的空白檔案」。


劉家銘 & 陳斌華《Binding》

程式語言、打包機、打包材料,尺寸依場地而定,2022

《The Original Copy》中那份被加密的空白檔案,由陳斌華以其創造的「NF0」再次發行,NF0 是透過 NFT 描述並確保 CC0 作品及其作者對應關係的一種形式。《Binding》則欲表現實體物件與其 NFT 之間相互指涉且唯一的狀態,觀眾可攜帶自己的物品至展場,使用藝術家提供的各式白色系打包材料捆綁物品,並提供虛擬貨幣錢包地址,藝術家將發送 NF0 至觀眾的錢包中,以此證明該物已被綁定。一旦白色打包材料被拆開、剪斷或以任何形式破壞,實體物與 NFT 之間的對應關係便不復存在,綁定狀態將永遠解除。

合作單位

指導單位
臺北市政府

主辦單位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2022.05.14~06.05
地點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臺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80號1樓

相關活動

開幕導覽
2022.05.14(六)15:00

展覽座談: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2022.05.28(六)14:00-15:30

講者:陳斌華 x 劉家銘 x 李佳霖

與談人:朱峯誼

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所博士,現為獨立策展人,常以社會學分析角度建立策展主題。近期策展有2019年 「重返神性:作為一位無神論的有神論者」、2020年 「倒置理型動物園:想像人性的終極他者」、2021年 「親愛的博拉克.陳」 。

座談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