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Address
111031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80號
No.180, Fuhua Rd., Shihlin Dist., Taipei City 111031
電話 & E-mail / Phone & E-mail
+886-2834-5066
info@dac.taipei

電火.紅龜.豬公.普傢伙

展覽論述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位於臺北市士林區蘭興里,位居士林、芝山、天母三地的交匯地帶,「士林街,普電火;石牌仔,普紅龜粿;山頂,普豬公尾;湳雅,普傢伙。」這一段富饒趣味的話流傳至今,描繪了熱鬧的士林架設許多街燈、石牌豐收的稻米用來製作普渡時的紅龜粿、陽明山上的許多養豬人家、以及蘭雅地區住著許多家產富足的有錢人,這段話為如今依然繁榮的士林區下了貼切的註解。

今日的士林可以說是臺北市這個國際化都市的縮影,不斷有外來文化落地生根,並與當地發展出獨一無二的人文風景。許多選擇來到這裡生活的外國人一代接續一代,在巷弄間發展許多特別的咖啡店、特色小吃,一樣豐富的人情味,似乎不難想像過去這些光景,本次展覽將邀請多位長期以數位藝術為創作媒材的藝術家,將這段豐富的人文歷史與藝術作連結,傳遞給今日的大眾。讓在地的脈絡成為創作的養分,歡迎所有觀眾前來體驗過去與現在、數位媒體與記憶碰撞的火光。
藝術家
李勇志、汪紹綱X馮志銘、林佳儀、張瑋倫、唐唐發、黃博志
作品介紹
李勇志《芝山石》
移植即將剝落的油漆背面如同靈芝般的紋路,用現成廉價的方式虛構的芝山石,表面上說是回應著芝山與芝山岩背後的悠遠歷史,實際上像是以「探索歷史」為名的起點,但依舊是那自已習慣的日常旅程:走在路上,對乏人問津的荒廢之物的想像與賣弄。
 
將路邊石塊偽裝成可以帶來幸運的石頭,又或者跟展場周邊的商店合作,宣稱那是可以帶來財富的招財石,並且可以名正言順鼓勵觀眾去店內消費,達成藝術在社區中某種的用處。於是就這麼上演吧,無名之物的神秘好奇,又同時對照著知名之物無可想像的…悲傷。
 
汪紹綱X馮志銘《彼岸》
《彼岸》是兩位藝術家透過聲音來召喚意識與思念的作品計畫,「有沒有一首歌,是你/妳想送給一位目前不在身邊的人?」藝術家將以歌曲與情感記憶出發,從中取樣每個人生命經驗中,那些難以忘懷的故事,開啟一個個與聲音有關的情境場域。此計畫強調了兩種空間形式,第一種是音場空間:將邀請在地居民錄製屬於他們的歌聲,擷取vocal,並到自然環境中取樣海浪的背景音,混音兩者,製造如同在大海中歌唱的情境。第二種是裝置物理空間:將製作一個沉浸式劇場環境,虛擬一艘航行中的船,使觀者身歷在演唱者的歌聲與意識的汪洋之中,感受《彼岸》那關於記憶彼端的想像。
 
黃博志《七個在海上的人:賽鴿》
此次展出《七個在海上的人:賽鴿》中的幾個片段,內容受棚仔攤主—何應的生命故事和他發起的反棚仔迫遷運動所啟發。「棚仔」(Pang-Jai)自一九七八年靠著攤商自我組織,有機地發展成一個有系統的布料市場。早期棚仔布販之貨源,往往來自具港資背景的廠商所用剩的零星布料,俗稱「士多布」(stock布)。待售布料層層堆疊,橫跨四十年,香港與亞洲成衣產業的盛衰,都被壓縮其中。因都市更新計畫,近年面臨被香港政府迫遷的問題,也引起小販的合法性/正當性、基層生活空間等的探索和思考。
 
林佳儀《意念的物質化》
宗教中的不可見,是人們自身的「靈」到肉眼無法直接看到的「超自然現象」,宗教在可見跟不可見之間變成了一個管道,透過各種儀式、或是利用神佛之名去干涉我們生活空間中所發生的事件,而藝術家認為宗教中的神明就在這之間成為一個讓人們依託的「對象物」,而這個對象物是某群人將那不可見視覺化後的產物,在時間久後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形象,當這個對象物被賦予教義並且被加以擁戴後就成為了信仰,在這個作品中,藝術家到士林區做實際的街訪調查,詢問該區民眾對神明的印象,並請他們畫在紙上,以最直接的、線條的方式表現,在取樣一定的數量之後用「蠟」將民眾所繪的神明雕刻出來,並將它們以聚集的方式擺放,讓觀眾可以比對他人與自己對「神明」的想像。作品試圖去呈現信仰中的再詮釋,以及反映意識的集合讓信仰得以成立。
 
唐唐發《豬肉攤》
初始為探詢台灣庶民文化特色,開始將焦點放在生活環境、人文景觀,經過多方探索搜尋慢慢聚焦於傳統市場,產生將藝術與生活結合的企望,和拓展藝術展演空間,讓它能自然連結大眾生活空間。12年來對市場觀察中,唐唐發覺得傳統市場給人的旺盛生命力,來自於「競爭」,攤商彼此為生存而競爭;顧客為好價錢好品質而競爭,傳統市場可說是市井小民的生活競技場,亦或許對庶民而言為生存而競爭已經內化於血液展現於生活中。
 
張瑋倫《人人為我為人人》
2020年全球經歷天災人禍連番襲擊,世界各地都有人因防疫、抗爭蒙面上街,猶如幽靈般穿梭在現實生活和各類影像畫面中,最後集體匯入龐大的網際網路資料庫,與各類假訊息、迷因梗圖扁平化為數碼和檔案,共同拼貼出當代人類荒謬的處境。而此時,日常大量的影像製造和觀看代表著什麼意義?是否能回返人性共感,視人類為一個整體?終究誰又能永遠在數位科技介面的觀景台上以遠眺之姿自外於這個世界,抑或走向更為非人的冷眼旁觀。(本作品將邀請工作坊參與者一同完成。)
 
作品攝影:柯善文
2020.08.29-10.10
展覽地點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80號)
開幕導覽
時間:2020.08.29(六)15:00
 
唐唐發藝起加菜趣
時間:2020.08.29(六)、09.04(五)、09.05(六)11:00-18:00
地點:家樂福天母店旁
 
地質複寫-石頭拓印工作坊
時間:2020.09.12(六)16:00-18:00
講師:李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