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展覽介紹
虛擬網路的創作實踐是如何跨越文化和國界的?
KUNSTSURFER(藝術彈窗!)是一個新型態的展覽空間,由瑞士的策展團隊開發的瀏覽器廣告攔截程式(ad-blocker extension),Kunst為德文中的「藝術」,Surfer則為「瀏覽者」,不同於將廣告單純地隱藏和攔截,它以藝術作品去替換網路廣告。經由此替換,網路上的廣告空間搖身一變成了藝術替代空間。透過將藝術融入日常的瀏覽經驗,KUNSTSURFER(藝術彈窗!)對線上的藝術生態進行發問和再定義。它以商業廣告自身的美學和營銷方法,輕巧地佔領了網路廣告空間。
「視窗:蟲洞」是旨在國際文化交流,由臺灣和瑞士合辦的臺灣新媒體藝術家聯展。若將線上生活及虛擬身份也視為文化的一部分,網路與現實是如何交互作用的?本展邀請林瑜亮、侯思齊、段沐、張庭甄、彭思錡、溫金金、鳳梨三明治共七位藝術家,由林庭宇與恰辣・基亞蒂(Chiara Giardi)代表的KUNSTSURFER團隊策展。展覽以KUNSTSURFER(藝術彈窗!)為線上主展場,並設立兩個分別位於臺灣臺北(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和瑞士蘇黎世(Wartsaal Wipkingen)的同步實體展場,聚焦探討廣告形式在線上虛擬以及線下實體之間的多元呈現。
林瑜亮《網路居民_NPC》打造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將遊戲中的NPC(non-player charactor)路人角色,轉換成事件的主角。侯思齊《視窗窗》,以極簡的方式,用雜訊(Glitch)去讓各個廣告視窗的邊緣及自身顯現。段沐《蝴蝶夢:物化機器》引用《莊子・齊物論》莊周夢蝶故事中的蝴蝶作為主題,探討科技及人文的虛實主客關係。張庭甄《手心裡的彼方》透過現場直播串流,拉出異國情調風景及真實在地的感性距離。彭思錡《臺灣 二十一世紀 上開窯 白瓷葉形》 以自身的陶瓷作品擬仿故宮的廣告,展現虛構的夢想及傳統文化機構的輪廓。溫金金《加入亞熱帶章節浪漫?》呈現誘人的感情廣告來隱喻臺灣的性別政治。鳳梨三明治的《Tamsui》則透過捷運窗外風景的生成,結合觀眾的互動翻轉通勤的流動時間。
本展欲透過七位藝術家,打開網路廣告作為作品的可能性,同時探問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瀏覽經驗,對我們的影響是什麼?與我們的生活又能是什麼樣的關係?本展以KUNSTSURFER(藝術彈窗!)為主要展場,臺北數位藝術中心的實體展場則規劃「上網區」及「實體作品區」,讓觀眾能夠在現場體驗到線上及線下作品的互文關係。
策展人
林庭宇
1994年生於美國賓州,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創作專注於捕捉「漂浮的鄉愁」。 參照臺灣複雜的地緣政治和歷史背景,與其使用清晰的政治符號,試圖以流動的感性作為在地經驗的回應方法。對於臺灣文化如何在全球的流通路徑中顯現感興趣,於2021年底參與希臘的駐地計劃後開始了策展工作。
KUNSTSURFER 團隊
KUNSTSURFER是一個瀏覽器上的藝術空間,它以廣告阻擋外掛程式(ad-blocker extension)運作,但不同於單純地隱藏和攔截廣告,它用精心安排的藝術作品去替換廣告。由Chiara Giardi, Dr. Heiko Schmid, Evita Verbrugge, Itay Blaish 與 Ugo Pecoraio發想製作並於2022年第五屆「國際數位錯誤雙年展」(The Wrong Biennale)上展出。這一外掛的構思和研發得到了蘇黎世市政府的科技創意計畫(Creative Tech for Good)的資助。
藝術家
林瑜亮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創作以循環影像為主,在單一畫面中安置數項物件、符號標誌、虛擬介面、文字等等,透過彼此的動作關係來達成敘事。近期將影像概念結合空間與裝置進行創作,嘗試從播放介面的角度切入,尋找影像、介面和空間的可能性。
《網路居民_NPC》
《網路居民_NPC》以角色扮演遊戲、(RPG)中的職業生成系統、NPC互動設定、事件觸發等機制,試圖回應在各種社交媒體中「虛擬替身」的身份意義。藉由虛擬引擎中的「場景建置」以及由AI所運算生成的虛擬角色(NPC),思考當今這些虛擬面孔大量出現於大眾的視野之中,它們的存在是否影響,又或是建構起屬於它們的社會結構呢?
__________侯思齊
1996出生於臺灣臺北,由光的角度切入探討影像,對其的本質辯證,作品亦延伸至操作機器的播映端或使用介面產生之日常視覺。
現實中的光直接且明確,僅僅是十分理性的映出萬物的姿態,侯思齊對光卻有一層浪漫的解讀,光使人們能閱讀萬物,作為「視覺」的代表,有一種引導和引領的感覺。藉由創作試圖使觀者也能對光有新的一層解讀。
<h5《視窗窗》以KUNSTSURFER系統上可以替換的10種網頁廣告比例,將視窗作為一種螢幕,藉由干擾特效,使螢幕的背後以及螢幕的外框轉為可見,並連結至現場的電視螢幕,在不同圖層維度間討論影像的範圍。
__________段沐
1994年出生,目前活動於臺北。創作形式橫跨VR、錄像裝置、東方媒材等。早期創作以水墨紙本為主。近期開始將泛東亞文化中的美學與哲學觀作為參照體系,試圖以另類觀點詮釋科技經驗下,人類的感知狀態。當中包含VR的主客體經驗、虛擬身體感等等。除了個人創作脈絡外,2019年開始展開策展與跨領域創作等計畫。
《蝴蝶夢:物化機器 》
VR裝置、3D動畫、立體聲、循環播放 2021
「物化」(Transformation of Things)一詞源自於《莊子 · 齊物論》,當中試圖指出主體與客體、真實與夢幻,既對立又合一的動態關係。此揭示了透過主體所感知的外在世界,並非是唯一的真實。在某些情境下,感知具有跨越身自身界線,並幻化為客體的可能性。如同文末寫道:「此時的我,到底是夢見化為蝴蝶的莊周?還是夢見化為莊周的蝴蝶?」
在虛擬實境中,身體被連結到虛擬空間內部。此時虛擬實境內的感知狀態,成為了身體的在場。這一方面懸置了位於現實的身體,使之成為空缺;另一方面透過虛擬實境所召喚的身體感,也動搖了人類身體具有獨立性且不可分割的想像。即身體不再是純粹物質性的,而是透過模擬後重新被部署在世界中的情境。在這樣的狀態之下,主體透過虛擬身體重構了自身的界線,使得主體溢出邊界朝向虛擬,虛擬亦朝向主體跨越。
《蝴蝶夢:物化機器》透過虛擬實境裝置,建構特殊的觀察系統。在作品中,試圖體現的並非是觀者的感知沈浸,亦非身體的在場。而是透過調度主體的觀看位置,使之不斷改變在場的情境。進而召喚主體在虛擬空間中的「物化」過程。觀者從作為虛擬物件外部的觀察者(observer)為始,通過不斷潛入客體內部,去觀看虛擬物件的內部結構。此時主體一方面處於觀看客體的外部情境;另一方面又以感知的在場,存在於客體內部。反向而言,作為客體的虛擬物件,不斷向觀察者敞開其物質性的內裏,在觀察者穿越之時,將其內部翻轉為外部,並成為觀察者得以存在的空間。在這樣的觀察系統中,主體/客體、觀察者/被觀察者、自我/蝴蝶成為彼此指向對方的在場條件,即「我同時在場蝴蝶的外/內部,蝴蝶亦同時在場我的外/內部。」在這樣的情境下,主體不再是以另一個主體的形式存在於虛擬空間,而是以變成、化為的質變狀態,朝向虛擬物件流動。隨著主體位置不斷進入客體內部,即穿越虛擬物件由外而內的物質性結構:貼圖(texture)、網格(polygon mesh)、骨架(armature)、座標(coordinate)。主體最終窮盡虛擬物件外部可見的物質性,潛入虛擬物件的最內裏。在這個空間中,虛擬物件的物質性被取消,主體通過觀看不可見的客體,進而指向虛擬的本質。
__________彭思錡
1995年生於臺灣桃園,創作養分來自東方的書畫裝裱、工藝精神,為了探索書畫經驗的可能,作品多以複合媒材、空間裝置實踐,並帶入日常親密物件,聯結個人情感與生命之間的消長,試圖並存輕與重、逝去與保存、虛構與真實的關係,牽引出一條通往私密深淵的路徑。
虛構的館藏如何美夢成真?
能進最高古典殿堂美術館——「國立故宮博物院」是彭思錡的終極目標,每次雕塑作品在準備檔案化時,藝術家下意識的總是要求攝影師能拍得像「故宮的藏品」,有點古味,但不能太老,假想作品擁有國家級文物般維護的價值,雖然擁有這種待遇的都是好久好久以前古人的作品………。
藉著參與KUNSTSURFER 藝術彈窗的機會,將私人慾望擴張為網路世界宣示,以合宜故宮典藏系統邏輯等等,博物館化的美學發表形式出版展品圖錄。而這些為了滿足妄想而編造的種種痕跡,都還只是初步的第一階段。
張庭甄
目前就讀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主修為複合媒體,創作多以平面攝影、錄像、影像媒材拼貼、現成物及立體裝置為主。在創作實踐中,除了攝影技術的運用,也強調攝影材料的物質性,將影像視為材料,發展再次及重複使用的可能性,並於日常生活及生長環境的領域中思考攝影、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問題。
去年秋冬季在希臘待了三個月,卻沒到過聖托里尼,那個熟悉的、充滿藍白色的島嶼。餐廳的老闆娘帶點驚訝又惋惜地跟我說「那是希臘必去的地方呀!」,我想也是,所以我才會被妳的餐廳風景吸引啊!我問老闆娘:「那你想住在希臘嗎?」她說:「不想,因為生活太放鬆了,離臺灣又太遠了,我的家人都在這裡啊。」,我想也是,何必為了一時的享受而永遠離開屬於自己的地方呢?
– 某天與一間位於臺北的希臘餐廳的老闆娘對話。
雖說如此,我還是蠻想念希臘的,想念身體就在那個地方的感覺。幸好生活中還是有許多替代的比方,能夠幫助我靠近那心中的彼方。
___________溫金金
將圖像作為一種自我反省和宣洩的工具,將內在精神、世界構建和網路交織在一起,作品的製作過程以荒謬作為不可避免的裝飾。她關注大眾媒體是如何塑造角色,特別針對受到窄化的性別樣態。
《加入亞熱帶章節浪漫?》
數位輸出、91 x 61 cm 2022
《加入亞熱帶章節浪漫?》被視為虛構愛情敘事的引人入勝預告片。
溫金金做出一系列富有吸引力的網頁廣告,該形式引用自一款手機遊戲系列廣告,內容提供玩家為女主角的人生以及情感關係做出重要選擇,該遊戲以嘲諷的口吻以及強烈的速度感,將做決定的動作本身娛樂化。
「我今天真他媽醜,但我只要好好打扮、把自己變漂亮,就可以坐上一隻命中注地的好屌,成為一個成功的女人。」
這類型的遊戲不道德地將故事背景降落在歷史敘事裏,從歐洲宮廷史到清朝緋聞中。遊戲的敘事中並強調女性潛在生殖力能力的工具性,像是「今日她會是一名DJ,但明天她突然無知(而笨拙地)懷孕了,成為一個不得不賣淫為生的單身母親」,玩家可以為一個人做選擇,視為操縱一個客體,遊戲的成功往往靠賣弄身體和性權力來引領,來達到遊戲敘事中的成功。在有限的選擇下,玩家能做出的決定是可預期的,該敘事將社會中的女性類型變得狹隘。 溫金金將其中的引句「我今天會是誰?」改作為一種中性的陳述,試圖將「一名女性總統」的成功形象引導進敘事裡,觀眾可能會對 Gum 的作品感到好奇,並發現其中的不尋常之處以及她所期望的…詩性魔性。
___________鳳梨三明治
鳳梨三明治現就讀於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碩士班。擅長編寫程式去創作影像動畫和互動裝置。想通過自身對當下最真實的感受,做出符合這個時代的作品,並尋找自己能夠以藝術家的身份與這個社會進行交易的關係鏈。
Tamsui
互動3D動畫、循環式播放
2022
靈感取自在臺北每天都要搭乘的「捷運淡水線」,由沿途的風景加上自身對其的想像,創作出這個作品。將印象中現實空間的風景轉換到網絡空間中,用虛擬的語言重新搭建出一個景觀。並以互動的方式,來打破「窗」只能單向觀看的特性,企圖以自己的意識對窗外的風景做出改變。
合作單位
指導單位
臺北市政府
主辦單位
KUNSTSURFER
協辦單位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Wartsaal Wipkingen
贊助單位
臺北市文化局
蘇黎世藝術大學(Zürcher hochschule der künste)
地點
相關活動
開幕導覽
06.11(六)14:30展覽座談
線上展覽的當下與未來可能
講者:KUNSTSURFER 團隊 X 陳湘汶 X 蕭伯均 X 林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