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Address
111031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80號
No.180, Fuhua Rd., Shihlin Dist., Taipei City 111031
電話 & E-mail / Phone & E-mail
+886-2834-5066
info@dac.taipei
7000x7000.tw 跨域媒合共創計畫-入選結果

7000×7000.tw 跨域媒合共創計畫-入選結果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DAC與紐約新美術館Rhizome 合作推動7000×7000.tw 計畫,延續7×7 跨域不設限的精神,徵集全國大專院校學生及年輕創作者參與。來自不同領域的創作者透過7000×7000.tw 網站及Discord社群,分享資訊及交流意見,並找到合作夥伴。利用七天的腦力激盪時間。提出具開創性及跨領域整合的提案。參加者來自國內外大專院校,背景橫跨生物醫學、電機工程、建築設計、視覺設計、人工智能、新媒體藝術、表演藝術、商科企管、社會人文,互動設計等不同領域。最終選出七組提案如下:

提案者:王懷遠、羅伃君。計劃名稱:偉大的蘭花

提案者:李文浩、黃大維。計劃名稱:著涎計畫

提案者:邱喻暄、蔡侑霖。計劃名稱:Crowd_Cloud_Crowded

提案者:郭芷廷、林安琪。計劃名稱:為鄉土顯露原名

提案者:惠品媛、林宜葇。計劃名稱:外食/家常菜

提案者:蔡侑霖、段沐。計劃名稱:AI 之眼

提案者:王仁薇、孟瑤。計劃名稱:叢林考

七組入選者中,就讀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的孟瑤與台北藝術大學的王仁薇所提案的「叢林考」關注疫情時期人們的集體創傷,心理健康問題,將疫情後人們所仰賴的線上會議空間為載體,導入植物、自然景觀的影像及聲音,當作為一個療癒的空間。畢業於元智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的黃大維,因家族從事製茶業,與藝術家李文皓,以製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小綠葉蟬為主體,發想「著涎計畫」以結合表演藝術、生物科技、以及演算法所製作的展演型作品。藝術家段沐與臺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的蔡侑霖所提出的「AI之眼」計畫,更是早在近來AI演算繪圖熱門之前,便提出了將電腦視覺從演算及認知的邏輯中解放,使其獨立於人類編寫的預期路徑之外的可能性。

入選的七組提案在主題的選擇上有其獨特性且具有發展潛力,且不被現有科技發展所侷限發揮想像。入選的這七組成員,除了能夠獲得1000美金的專案執行基金,DAC 與Rhizome 策展團隊也會持續輔導這七組提案的發展。並且建立導師制度,針對各組不同的主題,邀請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協助,幫助提案持續發展。並期望在未來能夠有實體呈現的機會。

指導單位:文化部、臺北市政府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紐約新美術館Rhizome
協辦單位:駐紐約辦事處臺北文化中心

提案者:王懷遠、羅伃君。
計劃名稱:偉大的蘭花
提案者:李文浩、黃大維。
計劃名稱:著涎計畫
提案者:邱喻暄、蔡侑霖。
計劃名稱:Crowd_Cloud_Crowded
提案者:郭芷廷、林安琪。
計劃名稱:為鄉土顯露原名
提案者:惠品媛、林宜葇。
計劃名稱:外食/家常菜
提案者:蔡侑霖、段沐。
計劃名稱:AI 之眼
提案者:王仁薇、孟瑤。
計劃名稱:叢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