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身體與自然的詮釋,熵的觀念誕生於人類科學開始注意非物質性的存在,從而其建構了對於宇宙的某種完整目的的終極性詮釋「熱寂(Heat death of the universe)」。此外,熵的觀念更因為安海姆(Rudolf Arnheim)的論文〈熵與藝術:簡論從無序到有序〉「ENTROPY AND ART:AN ESSAY ON DISORDER AND ORDER」而直接的和藝術與美學產生了關係。講座以熵作為整個主題的結束,一方面回應了「熱寂」所帶出的時間性以及歷史的終結概念,另一方面也常是投射科技藝術從現代的機械到當代的數位,那由機動到演算法的變化狀態,而能量(energy)和資訊(information)皆和熵有關,與此同時「身體」與「自然」亦涵納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