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論述
傳統概念中的「實驗室」圖像,常常見到一群人在密閉的空間裡面使用高科技設備,做著可能具有危險性的測試,也許是一個未知物件的開發、一套舊有程式的更新,抑或關於生物物種的變異及改造。20世紀末起,各式各樣提供自造者開發運用的設備如雨後春筍,種種加速器、孵化器、共享工作室成立,實驗室的概念跨入當代科技藝術領域。在科技藝術創造過程中,一路上堆滿各種異想、設計與工程實作的半成品,而這些實驗物件,背後展現的是關於藝術創作者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與解密,運用創意傳遞獨特的概念。而實驗室的解釋與定義也在這般的過程中,逐漸地被擴大延伸。
本次參展以「實驗品與它們的產地」為題,邀請三組藝術家與團隊,共同對實驗過程的各種可能性提出討論。因著三組藝術家與團隊充滿實驗性卻各異其趣的發展過程,來觀看當代藝術裡的科技、科學、實驗…與藝術成果展現間的脈絡關係。
孫以臻及張顥馨兩位創作者,同樣自生命科學背景轉向至藝術跨域發展,於本展透過對於「實驗室」一詞的當代意義進行大範圍的資料蒐集,以紙本資料的呈現,向觀眾提出一連串關於何謂實驗室無聲的叩問;影像工作者陳彥任藉由現場特殊裝置以展示數位影像產出過程,讓展覽場域結合互動裝置,試圖連結作品與現場觀眾的視覺感知;擅長應用新媒體結合空間與跨領域的互動創作藝術團隊Dimension Plus則展出不同階段、不同系列的實驗作品,透過這些作品解構創作的概念、脈絡與過程,將此作為一種實驗精神的最佳註解。
藝術家
Dimension Plus
新媒體藝術創作團隊,由蔡宏賢(臺灣)和林欣傑(香港)於2009年創立,專注於藝術創作與科技媒體,擅長應用新媒體結合空間與跨領域的互動創作,融合新媒體藝術創作於業界作品中,利用實體的互動接觸將觀眾與展覽空間及作品的經驗提昇。Dimension Plus的創作見於不同的博覽會,展覽及藝術節等,也獲邀世界各地展出及創作。藝術創作之外,Dimension Plus亦擅長規劃新媒體藝術展演,並長期致力新媒體創作及應用的教育、推廣、提供藝術創作者製作及技術諮詢輔導,規劃各類合適不同年齡與學習程度之工作坊與課程。
孫以臻
1990年生於臺北,臺灣。畢業於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及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主修文化生產與策展。曾立志成為探索生命的科學家,後因有感於現行學院系統受制於既有的學科分野(如生命科學、哲學、社會學等)而走向當代藝術策展,策展實踐於是成為她行另類知識生產的方法。近年,她也致力於群島社群(臺灣生物藝術社群)的社群空間經營,透過社群經營,累積人與人得以共同創作與持續對話的基礎。
張顥馨
畢業於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與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探討主題為藝術與科學技術之間知識典範的關聯與比較,並針對此議題進行研究與創作。除了投入視覺與媒體藝術領域的研究、創作、策展、教育推廣等實踐外,亦透過參與 Pansci 泛科學、臺大科教中心、Info2Act、臺灣生物藝術社群(Bioart.tw)等資訊設計、科普與科學溝通(science communication)計畫,實驗藝術結合科學技術的模式與方法。作品與研究計畫曾於臺灣、日本、中國大陸、芬蘭等地呈現,曾任教於上海視覺藝術學院Roy Ascott Studio Technoetic Arts實驗班。
陳彥任
法國高等自由電影學院導演組畢業,曾任法國巴黎V2lam Productions製作公司導演助理、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秘書長,現為自由影像工作者。導演與攝影工作包含廣告、紀錄紀實及短片創作等領域,近年來多次發表劇場影像設計作品於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衛武營藝術季,並與書法名家董陽孜合作《騷》跨界劇場多媒體設計。
作品介紹
Dimension Plus《阿拉斯加機械蟲》
棕刷、馬達,依空間而定,2018
阿拉斯加牛蟲是美國動畫《海綿寶寶》中的生物,一隻巨大的蟲子,破壞力驚人。使用台灣傳統洗滌棕刷加上震動馬達,創造出一隻阿拉斯加機械牛蟲,無方向性的四處破壞比奇堡!
《無用之物》
3D列印材料,依空間而定,2018
我們建了一個佈滿3D的模型物件檔案,在這個數位模型檔案佈滿網格的小點中,只留下了一些點,於是原來完整的3D模型就變成只剩幾個小點組成的虛空立體物。接著我們把這個虛空的立體物送入3D列印機列印,3D列印的支撐材努力堆高,為的只是列印出那幾個實體小點,列印結束後,得到一堆無用卻佔滿空間的支撐材。
《脊系列實驗》
紙、石膏、布、五金,依空間而定,2017
脊系列作品以摺紙方式開始發展,運用各種摺紙技巧、材料、結構實驗,思考以仿生、程式運算、偽考古等方式,維持了兩年的實驗,積累出大量各種形式的實驗半成品,終至實驗成功,創造出脊系列的作品,此次展出為脊系列作品的實驗過程中半成品。
《One Button One Function(O.B.O.F.)》
25x25x25cm,2018
ONE Button ONE Function(O.B.O.F)源自於LAB by dimension plus的實驗計畫:一日即成計劃【ONE DAY PROJECT】,利用一天完成一個想法與實作!為實踐廢材小確幸的慵懶網路生活模式,LAB by Dimension Plus台灣發明了劃時代的簡單懶人裝置「一按鍵、一功能(ONE Button One Function, a.k.a. O.B.O.F)」,只要按下一個按鍵,就能完成接通網路上的「一個」生活功能。第一版,為填飽本實驗室的眾畜所特別研發,只要按下甜甜圈鍵,商店即刻送甜甜圈來的外送服務,因為只有一個按鍵,所以幸與不幸口味沒得選!未來,我們將秉持著滿足各種廢材小確幸的「一按鍵、一功能」繼續努力研發,例如,臉書按讚、無話快遞、噴水洗臉等,只要防呆夠懶的,本實驗室定當視為己任。
《白傘計畫》
各式材料及工具,2016
關於白傘計畫,我們的動機很簡單,為這個世界的人權發聲;民眾們在街上手持著白傘,傘面上投射出的畫面來自於任何人權曾經受到迫害的影像。為能讓更多人可以使用白傘計畫的工具,計畫以DIY自製類比小型投影幻燈機,符合開放設計的精神,提供大家自由下載與改變設計,每個人都可以自製完成,然後再分享給更多需要伸張公義的人們。
孫以臻、張顥馨《當代實驗室》
紙,依空間而定,2018
兩位創作者於本展透過對於「實驗室」一詞的當代使用進行大範圍的資料蒐集,以紙本資料的呈現,企圖向觀眾提出一連串關於何謂實驗室無聲的叩問。
陳彥任《影像工作》
攝影機、數位程式運算、投影,依空間而定,2018
影像工作室就平時於後期數位合成、劇場展演視覺創作進行展示分享。藉由基礎的影像擷取輸入、程式數位處理、投影空間建構三項工作流程操作,將數位影像產出過程於展覽場域結合,並試圖尋找作品與現場觀者的連結交流。

Dimension Plus《脊系列實驗》
Dimension Plus《脊系列實驗》
實驗品與它們的產地

Dimension Plus《One Button One Function》
Dimension Plus《One Button One Function》
實驗品與它們的產地

孫以臻、張顥馨《當代實驗室》
孫以臻、張顥馨《當代實驗室》
實驗品與它們的產地

陳彥任《影像工作》
陳彥任《影像工作》
實驗品與它們的產地

實驗品與它們的產地開幕
實驗品與它們的產地開幕
實驗品與它們的產地

實驗品與它們的產地開幕
實驗品與它們的產地開幕
實驗品與它們的產地

實驗品與它們的產地開幕
實驗品與它們的產地開幕
實驗品與它們的產地

實驗品與它們的產地開幕
實驗品與它們的產地開幕
實驗品與它們的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