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論述
傳統概念中的「實驗室」圖像,常常見到一群人在密閉的空間裡面使用高科技設備,做著可能具有危險性的測試,也許是一個未知物件的開發、一套舊有程式的更新,抑或關於生物物種的變異及改造。20世紀末起,各式各樣提供自造者開發運用的設備如雨後春筍,種種加速器、孵化器、共享工作室成立,實驗室的概念跨入當代科技藝術領域。在科技藝術創造過程中,一路上堆滿各種異想、設計與工程實作的半成品,而這些實驗物件,背後展現的是關於藝術創作者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與解密,運用創意傳遞獨特的概念。而實驗室的解釋與定義也在這般的過程中,逐漸地被擴大延伸。
本次參展以「實驗品與它們的產地」為題,邀請三組藝術家與團隊,共同對實驗過程的各種可能性提出討論。因著三組藝術家與團隊充滿實驗性卻各異其趣的發展過程,來觀看當代藝術裡的科技、科學、實驗…與藝術成果展現間的脈絡關係。
孫以臻及張顥馨兩位創作者,同樣自生命科學背景轉向至藝術跨域發展,於本展透過對於「實驗室」一詞的當代意義進行大範圍的資料蒐集,以紙本資料的呈現,向觀眾提出一連串關於何謂實驗室無聲的叩問;影像工作者陳彥任藉由現場特殊裝置以展示數位影像產出過程,讓展覽場域結合互動裝置,試圖連結作品與現場觀眾的視覺感知;擅長應用新媒體結合空間與跨領域的互動創作藝術團隊Dimension Plus則展出不同階段、不同系列的實驗作品,透過這些作品解構創作的概念、脈絡與過程,將此作為一種實驗精神的最佳註解。
藝術家
Dimension Plus
新媒體藝術創作團隊,由蔡宏賢(臺灣)和林欣傑(香港)於2009年創立,專注於藝術創作與科技媒體,擅長應用新媒體結合空間與跨領域的互動創作,融合新媒體藝術創作於業界作品中,利用實體的互動接觸將觀眾與展覽空間及作品的經驗提昇。Dimension Plus的創作見於不同的博覽會,展覽及藝術節等,也獲邀世界各地展出及創作。藝術創作之外,Dimension Plus亦擅長規劃新媒體藝術展演,並長期致力新媒體創作及應用的教育、推廣、提供藝術創作者製作及技術諮詢輔導,規劃各類合適不同年齡與學習程度之工作坊與課程。
孫以臻
1990年生於臺北,臺灣。畢業於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及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主修文化生產與策展。曾立志成為探索生命的科學家,後因有感於現行學院系統受制於既有的學科分野(如生命科學、哲學、社會學等)而走向當代藝術策展,策展實踐於是成為她行另類知識生產的方法。近年,她也致力於群島社群(臺灣生物藝術社群)的社群空間經營,透過社群經營,累積人與人得以共同創作與持續對話的基礎。
張顥馨
畢業於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與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探討主題為藝術與科學技術之間知識典範的關聯與比較,並針對此議題進行研究與創作。除了投入視覺與媒體藝術領域的研究、創作、策展、教育推廣等實踐外,亦透過參與 Pansci 泛科學、臺大科教中心、Info2Act、臺灣生物藝術社群(Bioart.tw)等資訊設計、科普與科學溝通(science communication)計畫,實驗藝術結合科學技術的模式與方法。作品與研究計畫曾於臺灣、日本、中國大陸、芬蘭等地呈現,曾任教於上海視覺藝術學院Roy Ascott Studio Technoetic Arts實驗班。
陳彥任
法國高等自由電影學院導演組畢業,曾任法國巴黎V2lam Productions製作公司導演助理、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秘書長,現為自由影像工作者。導演與攝影工作包含廣告、紀錄紀實及短片創作等領域,近年來多次發表劇場影像設計作品於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衛武營藝術季,並與書法名家董陽孜合作《騷》跨界劇場多媒體設計。
作品介紹
Dimension Plus《阿拉斯加機械蟲》
棕刷、馬達,依空間而定,2018
阿拉斯加牛蟲是美國動畫《海綿寶寶》中的生物,一隻巨大的蟲子,破壞力驚人。使用台灣傳統洗滌棕刷加上震動馬達,創造出一隻阿拉斯加機械牛蟲,無方向性的四處破壞比奇堡!
《無用之物》
3D列印材料,依空間而定,2018
我們建了一個佈滿3D的模型物件檔案,在這個數位模型檔案佈滿網格的小點中,只留下了一些點,於是原來完整的3D模型就變成只剩幾個小點組成的虛空立體物。接著我們把這個虛空的立體物送入3D列印機列印,3D列印的支撐材努力堆高,為的只是列印出那幾個實體小點,列印結束後,得到一堆無用卻佔滿空間的支撐材。
《脊系列實驗》
紙、石膏、布、五金,依空間而定,2017
脊系列作品以摺紙方式開始發展,運用各種摺紙技巧、材料、結構實驗,思考以仿生、程式運算、偽考古等方式,維持了兩年的實驗,積累出大量各種形式的實驗半成品,終至實驗成功,創造出脊系列的作品,此次展出為脊系列作品的實驗過程中半成品。
《One Button One Function(O.B.O.F.)》
25x25x25cm,2018
ONE Button ONE Function(O.B.O.F)源自於LAB by dimension plus的實驗計畫:一日即成計劃【ONE DAY PROJECT】,利用一天完成一個想法與實作!為實踐廢材小確幸的慵懶網路生活模式,LAB by Dimension Plus台灣發明了劃時代的簡單懶人裝置「一按鍵、一功能(ONE Button One Function, a.k.a. O.B.O.F)」,只要按下一個按鍵,就能完成接通網路上的「一個」生活功能。第一版,為填飽本實驗室的眾畜所特別研發,只要按下甜甜圈鍵,商店即刻送甜甜圈來的外送服務,因為只有一個按鍵,所以幸與不幸口味沒得選!未來,我們將秉持著滿足各種廢材小確幸的「一按鍵、一功能」繼續努力研發,例如,臉書按讚、無話快遞、噴水洗臉等,只要防呆夠懶的,本實驗室定當視為己任。
《白傘計畫》
各式材料及工具,2016
關於白傘計畫,我們的動機很簡單,為這個世界的人權發聲;民眾們在街上手持著白傘,傘面上投射出的畫面來自於任何人權曾經受到迫害的影像。為能讓更多人可以使用白傘計畫的工具,計畫以DIY自製類比小型投影幻燈機,符合開放設計的精神,提供大家自由下載與改變設計,每個人都可以自製完成,然後再分享給更多需要伸張公義的人們。
孫以臻、張顥馨《當代實驗室》
紙,依空間而定,2018
兩位創作者於本展透過對於「實驗室」一詞的當代使用進行大範圍的資料蒐集,以紙本資料的呈現,企圖向觀眾提出一連串關於何謂實驗室無聲的叩問。
陳彥任《影像工作》
攝影機、數位程式運算、投影,依空間而定,2018
影像工作室就平時於後期數位合成、劇場展演視覺創作進行展示分享。藉由基礎的影像擷取輸入、程式數位處理、投影空間建構三項工作流程操作,將數位影像產出過程於展覽場域結合,並試圖尋找作品與現場觀者的連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