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Address
111031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80號
No.180, Fuhua Rd., Shihlin Dist., Taipei City 111031
電話 & E-mail / Phone & E-mail
+886-2834-5066
info@dac.taipei

復仇現場 Revenge Scenes

策展論述
〈復仇現場〉可以視為〈女性的復仇〉系列延伸而來的一件Live Art與裝置,由藝術家蘇匯宇與鄭先喻共同合作。應用直播(live streaming)、擴增實境(AR)與機器學習等技術,〈復仇現場〉將帶領觀眾回返1980年代社會寫實與(女性)剝削電影的歷史,透過並置社群媒體文化與剝削電影(Exploitation film)的記憶,凸顯兩者的隱晦的相似性,描繪出當代媒體社會的身體圖景並進一步追問更多新媒體技術下的身體政治課題。〈復仇現場〉以真人演出搭配AR擴增實境效果,透過觀眾協助轉播,將影像分享至社群媒體與異地,並且對即時影像進行重新部署。作為表演,〈復仇現場〉基本上可分為四個層次:人類演出、擴增實境觀賞、即時轉播、轉播影像的重新部署。以上為遞增結構,第一層最純粹最單調,最後一層最豐富最雜亂。在四種層次(觀賞模式)下,無人能宣稱掌握最佳視角、效果、時機與詮釋位置,但擁有有限度改變與組合的自由,並能一定程度地與他人協作。在靜態展覽模式下,〈復仇現場〉則轉化為一種案發現場的形式,代替其表演版本,接續對我們的歷史與未來拋出種種提問,諸如:
 
人類對於「實況」(Live)的渴望或依賴有多久或多大?

成像技術(Imaging)發展至今,「訊息」正在如何與真實合作(或對峙)?

身體的「媒介化」當前到了什麼境地?我們還能怎麼訓練身體?
 
搜尋引擎改變了記憶的行為,那麼接續其後,機器學習與演算法的機制如何能夠改變判斷力與認知能力?在當代技術的輔助與影響下,我們可否進一步緩解性別的、性的、肉體的(甚至靈魂的)緊張與僵局?又或者,在新的技術所開創的幻境/環境中,被擴張但同時亦被壓縮的我們是否反而回歸到某種人性/野蠻的自然主義境地之中?
 
承前述,若進一步對著我們的身體追問,這一肉體/訊號,線性/非線性,類比/編碼的過渡歷程,以及那一歷程後的精準投放與操縱,最終將帶著我們(與我們的慾望)抵達何處?一個未來的「慾望的技術」可以被期待嗎?那是精準的靈性升級,還是另一次的自我監視、暴露與「透明社會」(The Transparency Society)的背叛行為?
 
以上提問無論答案為何,〈復仇現場〉作為一種新型態的體驗形式,其意圖是帶領觀眾盡可能地逼近所有可能性。
藝術家
蘇匯宇 Su Hui-Yu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畢業後,蘇匯宇持續以錄像、攝影與裝置藝術來探討大眾媒體對日常生活與意識型態的影響,並借用電影工業中的「補拍」(Re-shooting)做為方法進行創作。蘇匯宇認為,透過「補拍」,我們可以為那些來自過去的、未完成的、被禁制的以及被誤解的東西進行新的解讀,從而開展具創造力的歷史詮釋。蘇匯宇近年的展出包含鹿特丹國際影展、波昂錄像雙年展、紐約PERFORMA表演藝術雙年展、金馬國際影展、「光・合作用」(台北當代藝術館/曼谷藝術文化中心)、OZ Asia澳亞藝術節、烏鎮當代國際藝術邀請展與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等。2019年榮獲第17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獎」,作品獲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忠泰藝術基金會、驕陽基金會與澳洲白兔美術館等機構典藏。
 
鄭先喻 Cheng Hsien-Yu
 
1984年生,現居住與工作於臺北。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系,並於荷蘭格羅寧根漢斯大學Frank Mohr Institute,Academie Minerva藝術學院取得藝術碩士。創作多以電子裝置、軟體、生物電子實驗裝置為主,內容多在探討人類行為、情感、軟體與機械之間的關係,企圖以詼諧的方式去賦予作品某種生命象徵或是存在意義,也是藉此隱喻自身對於周遭環境的體會與觀察。2011年獲得荷蘭young talent入選,2013年獲台北數位藝術獎首獎,2017年獲高雄美術獎新媒體藝術組第一名,2019年更獲得洪建全文教基金會銅鐘藝術賞。近期參展包括廣州三年展、鳳甲錄像雙年展、台灣美術雙年展等,以及荷蘭、斯洛維尼亞、挪威、義大利與法國等地之展覽。除了〈復仇現場〉一作,鄭先喻正同步於北美館發表其最新個展「Injector After Null」。
 
演員簡介
陳靚 Chen Ching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四年級 主修表演,劇場、影視、舞蹈、平面模特與藝術工作者。演出近作包括2020 北藝大畢製〈山羊 The Goat or who is Sylvia?〉、2020 〈女性的復仇〉(The Women’s Revenge) 主演、 2019 孔雀眼The Jade Eyes〈 Whenever You Want〉音樂錄影帶。
 
吳佩庭 Mai Wu
生於1994年。曾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目前是演員、編曲、歌手、舞者與插畫家。
 
舒偉傑 Shu Wei-Chieh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表演組畢業,參與多部電影、MV、廣告、舞台劇的演出,現為樂於有限公司旗下演員。
 
吳立翔 Fly Wu
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肄業,自由接案的表演者、寫手與特約記者。作品大多數為集體創作內容,擅長非文本類的表演形式。在戲劇、舞蹈、影像和錄像作品中皆有多次的演出經驗。
 
主創團隊
主創團隊
藝術家 / 編導:蘇匯宇、鄭先喻
音樂 / 聲音設計:張耘之
演出:陳靚、吳佩庭、舒偉傑、吳立翔
製作人:黃靖涵 、陳品佳
軟體與系統開發統籌:鄭先喻
影像裝置與技術統籌:張暉明
舞台與燈光設計:張暉明
視覺設計:李思佳
軟體開發:黃郁軒、吳宜曄
服裝設計:黃靖涵
動作指導:黃泰維
合作單位
指導單位 Supervisor/ 臺北市政府 Taipei City Government
主辦單位 Organizer/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ffairs, Taipei City Government
創作補助 Sponsor/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s Foundation
合作單位 Collaborator/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
3D掃描技術 3D Scan/ 文化內容策進院 Taiwan Creative Content Agency 固態記憶 Solid Memory
(本項目獲文化內容策進院「109年文化內容開發與產業領航行動方案」支持)
〈復仇現場〉臺北版展演由鹿特丹國際影展與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聯合委託製作 A commission for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co-commision with Digital Art Center, Taipei)
2021.04.06-04.24
展覽地點
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80號)
相關活動
專場表演
時間:2021.04.03(六)14:00/19:00
備註:參與互動需使用iphone7以上、作業系統為ios14以上之行動裝置,如無此類型裝置仍可觀賞,報名前請自行評估,建議於開演前30分鐘報到並確認行動裝置及參與流程。
 
專場表演
時間:2021.04.03(六)14:00/19:00
備註:參與互動需使用iphone7以上、作業系統為ios14以上之行動裝置,如無此類型裝置仍可觀賞,報名前請自行評估,建議於開演前30分鐘報到並確認行動裝置及參與流程。
 
 
 
相關報導
Back